謁唐太史應德陳橋莊二首

· 尹臺
一入陳橋棹即迷,深源何異武陵溪。 支離未厭壺丘病,寂寞仍耽潁水棲。 舊劍牀頭長緱蒯,新書案側欲噓藜。 微言更及玄筌理,不記參橫晚日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è):拜訪。
  • 唐太史:指唐代的歷史學家或官員。
  • 應德:人名,可能是唐太史的字或號。
  • 陳橋莊: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深源:深邃的源頭,比喻深奧的道理或高深的學問。
  • 武陵溪: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比喻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支離:分散,零散。
  • 壺丘:古代傳說中的仙山,比喻高遠或隱逸之地。
  • 潁水:河流名,流經河南,常用來象徵隱逸生活。
  • 緱蒯(gōu kuǎi):古代劍柄上的裝飾物,此處指劍。
  • 噓藜:藜是一種草,噓藜可能指吹去書案上的灰塵。
  • 玄筌:玄妙的道理。
  • 參橫:參星橫斜,指夜晚。

翻譯

一進入陳橋莊,船隻即迷失方向,這裏與深奧的武陵溪有何不同? 我雖然身體零散,不似仙人,但仍喜歡在這寂寞的潁水邊棲息。 牀頭掛着舊劍,劍柄上的裝飾物依舊,案側新書旁,我欲吹去灰塵。 更進一步探討玄妙的道理,不覺間夜已深,晚星橫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尹臺拜訪唐太史應德於陳橋莊時的所感所思。詩中,「陳橋棹即迷」與「武陵溪」相提並論,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深奧學問的追求。通過「壺丘病」、「潁水棲」等意象,詩人展現了自己雖身世零散,但心向高遠,追求精神上的寧靜與自由。末句「微言更及玄筌理」則顯示了詩人對玄妙哲理的深刻探討,體現了其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遠情懷。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