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石峯: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詩人所居附近的山峯。
- 綵旃(cǎi zhān):彩色的旗幟。
- 蓬蒿:雜草。
- 三徑:指隱士居住的小徑。
- 埽(sǎo):掃除。
- 寒煙:冷清的炊煙,形容隱居之地的荒涼。
- 金閨:指朝廷。
- 迥(jiǒng):遙遠。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卿雲:祥雲,比喻賢臣。
- 杞國憂天:出自《列子·天瑞》,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 朋舊:朋友和舊相識。
- 城笳:城中的笳聲,古代軍中樂器,此處指城中的音樂或喧囂。
翻譯
在黃石峯頭駐紮着彩色的旗幟,我掃除了蓬蒿覆蓋的三徑上的寒煙。 他年離別時夢見朝廷遙遠,今日秋風中玉樹的聲響顯得格外偏遠。 幸好有賢臣如祥雲般輔佐,不需要像杞人憂天那樣無謂的憂慮。 山中深居,與舊友相逢的機會少,不要厭煩城中的笳聲打擾了酒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隱居山中的情景,通過對比朝廷與山居的生活,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朝廷的淡漠。詩中「黃石峯頭駐綵旃」與「蓬蒿三徑埽寒煙」形成鮮明對比,前者繁華後者荒涼,體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選擇。後句以「卿雲」比喻賢臣,表達了對國家有賢臣輔佐的欣慰,而「不須杞國浪憂天」則顯示了詩人對世事的超然態度。結尾的「山深朋舊相逢少」與「莫厭城笳觸酒筵」則進一步以山居的寧靜與城中的喧囂對比,強化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喜愛。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 》 —— [ 明 ] 于慎行
- 《 壽封御史中丞姚江邵翁六首 其三 》 —— [ 明 ] 于慎行
- 《 荊門歌送沈澄川太史奉使楚藩 》 —— [ 明 ] 于慎行
- 《 牛山贈百歲僧二絕 》 —— [ 明 ] 于慎行
- 《 秋日荅常心吾中丞寄問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輓闗西馬相公十二韻 》 —— [ 明 ] 于慎行
- 《 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 》 —— [ 明 ] 于慎行
- 《 題巴西甘大夫年譜小像十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