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薊門: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帶。
- 掛席:指船帆。
- 橫海:指大海。
- 鳴橈:划船時槳聲。
- 大河:指黃河。
- 奏角:吹響號角。
- 黃雲:指沙塵暴。
- 逢砧:指聽到搗衣聲。
- 白雁:一種候鳥,常用來象徵秋天。
- 躑躅:徘徊不前。
- 乾坤:天地。
- 滄洲:指遙遠的水邊,常用來象徵隱逸之地。
翻譯
十年來,薊門的樓閣已被塵埃覆蓋,萬里之外的風吹拂着漢使的船隻。 船帆在白晝中隨着海上的太陽移動,槳聲在秋風中迴盪在黃河之上。 孤城中吹響的號角與黃色的沙塵暴交織,遠處戍樓傳來的搗衣聲讓白雁也感到憂愁。 我的道路難道應該永遠徘徊不前嗎?這次離去,天地間將有一個遙遠的隱逸之地等待着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世貞在長途旅行中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薊門、漢使舟、橫海日、大河流等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一幅遼闊壯麗的畫面。同時,通過孤城奏角、黃雲合、逢砧白雁愁等細節,傳達了詩人對邊疆戍樓和秋日哀愁的深刻感受。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希望自己能擺脫現實的束縛,前往一個理想的隱逸之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理想的嚮往。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大中丞馬公昔建節渚宮餘忝氣分之雅茲撫有江右貽書慰存賦得一律志謝兼簡公部人鄧太史 》 —— [ 明 ] 王世貞
- 《 訪子與長興道中 》 —— [ 明 ] 王世貞
- 《 陳廷尉追送棲霞同叩達上人詩別陳公 》 —— [ 明 ] 王世貞
- 《 大宗伯董丈用均用前押韻三章見貽惜別陳懷徵之夢寐至雲遙想六橋冠蓋集知無一日酒杯閒又云水國共憐門似水山神 》 —— [ 明 ] 王世貞
- 《 詠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參軍國事太傅中軍右丞相徵北大將軍魏國公中山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壽魏鴻臚七帙 》 —— [ 明 ] 王世貞
- 《 和峻伯蓬萊閣六絕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