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王仲木從梅侍御西征奏凱北旋賦此壯之
十年裘馬客長安,杖榮從軍戍賀蘭。
桓典霜威開幕府,陳琳檄草據徵鞍。
鐃歌出塞邊沙白,烽火登城漢幟丹。
誰道護羌諸校在,功成今日屬儒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裘馬:指穿着華貴衣服,騎着駿馬,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 長安:古都城名,今陝西省西安市,此處借指明朝都城北京。
- 杖榮:指拿着榮譽,即以榮譽爲杖,意指因功勳卓著而受到尊崇。
- 戍賀蘭:戍守賀蘭山,賀蘭山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
- 桓典:東漢末年名將,以嚴明著稱。
- 霜威:嚴酷的威嚴,比喻嚴厲的軍令或執法。
- 開幕府:設立軍事指揮機構。
- 陳琳:東漢末年文學家,擅長撰寫檄文。
- 檄草:檄文,古代用於徵召、曉諭、聲討等的文書。
- 據徵鞍:指在征戰的馬鞍上撰寫檄文,形容軍旅中的文武雙全。
- 鐃歌: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此處指軍樂。
- 邊沙白:邊疆的沙地因戰事頻繁而顯得荒涼。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 漢幟丹:指漢軍的旗幟,丹色象徵着戰鬥的激烈和勝利的喜慶。
- 護羌:指保護羌族,羌族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
- 諸校:指軍隊中的各級軍官。
-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文人或儒將。
翻譯
十年間,你作爲裘馬客在長安過着奢華的生活,如今卻因功勳卓著而執掌榮譽,戍守在賀蘭山邊。你的軍令如桓典般嚴明,在開幕府中展現霜威;你在徵鞍上撰寫陳琳般的檄文,文武雙全。出塞時,軍樂響起,邊疆的沙地顯得格外荒涼;登上城樓,烽火連天,漢軍的旗幟在戰火中顯得格外鮮豔。誰說只有武將才能護羌,今日功成,正是你這位儒將的榮耀。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王仲木從軍西征的英勇事蹟和文武雙全的才能。詩中通過對比王仲木過去在長安的奢華生活與現在戍守邊疆的英勇形象,突出了他的轉變和成就。同時,通過歷史人物桓典和陳琳的典故,強調了王仲木的軍事才能和文學才華。最後,詩句「功成今日屬儒冠」表達了對王仲木作爲儒將取得輝煌成就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