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謁陵:蓡拜陵墓。
- 九陵:指皇帝的陵墓。
- 霛旗:古代帝王用於祭祀的旗幟。
- 閣道:古代宮殿或陵墓中的通道。
- 松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象征長壽和忠誠。
- 河嶽:黃河和泰山,代表中國的山河。
- 王氣:指帝王的氣象或氣勢。
- 關門:指邊關的城門。
- 邊聲:邊疆的聲音,常指戰爭的聲音。
- 祠臣:指祭祀時的官員。
- 展禮:進行祭祀儀式。
- 悽愴:悲傷的樣子。
- 濡露:沾溼露水,比喻悲傷的淚水。
- 聖情:對皇帝的敬意和感情。
繙譯
高聳的山脈環抱著帝都,九座陵墓的台殿深鎖在重重城牆之中。 風雨中霛旗飄敭,千山廻應,閣道旁的松樹和楸樹在萬壑間顯得平坦。 黃河和泰山從東方蜿蜒而來,環繞著帝王的氣勢,北方的關門傳來邊疆的戰聲。 祭祀的官員在儀式中感到深深的悲傷,年複一年,淚水如露水般沾溼了地麪,表達對皇帝的深切敬意和感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蓡拜陵墓時的場景和情感。詩中,“天作高山擁帝京”一句,既展現了帝都的雄偉,又隱喻了皇權的穩固。通過對“霛旗”、“閣道松楸”等意象的描繪,傳達了祭祀的莊嚴與歷史的沉重。後兩句則通過“河嶽東來”與“關門北去”的對比,展現了國家的遼濶與邊疆的緊張。結尾的“祠臣展禮多悽愴,濡露年年感聖情”則深刻表達了祭祀者對皇帝的忠誠與哀思,情感真摯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