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第:古代指顯貴者的住宅。
- 清宛:清雅的住所。
- 北邙:古代洛陽北面的山名,多用於指代墳墓。
- 喬太尉:指喬玄,東漢末年名臣,曾任太尉。
- 蔡中郎:指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書法家,曾任中郎將。
- 螭頭石:古代碑額上雕刻的螭龍圖案。
- 䘍尾章:指書法中的「䘍尾」,即草書的筆法。
- 臥觀三日者:指歐陽修,北宋文學家,曾有「臥觀三日」之說,意指他讀書極爲專注。
翻譯
顯貴的住宅雖然清雅,但最終歸宿仍是北邙的荒墳。 有多少人能像喬太尉那樣,得到蔡中郎的託付呢? 雲霧繚繞着碑額上的螭龍圖案,星光映照着草書的筆法。 能夠像歐陽修那樣,臥牀三天專心讀書的人,只有一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顯貴住宅與荒墳的對比,表達了人生無常和功名富貴的虛幻。詩中提到的喬太尉和蔡中郎,象徵着古代的賢臣和文人,而「臥觀三日者」則指歐陽修,強調了專注學問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爲小江陸君題號兼寓壽 》 —— [ 明 ] 王世貞
- 《 送黄資禮謫判漳州 》 —— [ 明 ] 王世貞
- 《 伯承少卿自報國寺分手二十五年矣雖訊問不廢而笑談永隔今歲初夏復有一詩見遺聊爾奉答 》 —— [ 明 ] 王世貞
- 《 題文待詔玄墓四景 》 —— [ 明 ] 王世貞
- 《 少司徒清豐呂公枉駕見訪即席有作 》 —— [ 明 ] 王世貞
- 《 慰明卿再謫長短歌二章和李於鱗 》 —— [ 明 ] 王世貞
- 《 苦熱 》 —— [ 明 ] 王世貞
- 《 王參政明輔爲餘刻姓名太華絕頂以墨刻見示賦此爲謝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