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男子行
太原有男子,壯烈世所無。
身長九尺餘,白晰好眉須。
自負良家子,募作材官徒。
腰中轆轤劍,橫擊當路衢。
幷州惡少年,見之伏且趨。
一朝覽青鏡,侘傺空堂隅。
三日不出戶,忽然見彼姝。
綽綽夫容顏,盈盈玉雪膚。
蛾眉娟且長,高髻墮馬梳。
脫我金鎖甲,系我繡羅襦。
掛我白貂帽,珥我明月珠。
委心懷嬿婉,不惜健兒軀。
昔爲雲中鵠,今爲水上鳧。
昔者一何厲,常關十石弧。
今者何柔曼,巧笑傾城都。
仰視浮雲馳,變化不須臾。
茫茫窺元運,玄黃無乃渝。
世人但云好,不必稱丈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晉陽:古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
- 材官:古代指有才能的官吏或士兵。
- 轆轤劍:一種古代兵器,劍柄上有轆轤狀的裝飾。
- 幷州:古地名,今山西省一帶。
- 侘傺(chà chì):形容失意或沮喪的樣子。
- 夫容:古代對美人的稱呼。
- 委心:傾心,全心全意。
- 嬿婉(yàn wǎn):形容女子溫柔美好。
- 雲中鵠:比喻高飛的鳥,這裏指男子昔日的英勇。
- 水上鳧:比喻在水上漂浮的鴨子,這裏指男子今時的柔弱。
- 十石弧:指強弓,古代以石爲單位衡量弓的強度。
- 玄黃:指天地,這裏比喻宇宙間的變化。
翻譯
太原有一個男子,他的壯烈是世上少有的。他身高九尺多,皮膚白皙,眉毛和鬍鬚都很好看。他自認爲出身良好,被招募爲有才能的官吏或士兵。他腰間掛着帶有轆轤裝飾的劍,在街道上橫行霸道。太原的壞少年們,見到他都低頭伏地或急忙避開。有一天,他照鏡子,感到非常失意和沮喪,獨自坐在空蕩的房間裏。三天不出門,突然他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她的容顏如芙蓉般綽約,皮膚如玉雪般潔白。她的眉毛細長而美麗,梳着高高的髮髻,像是墮馬的髮型。他脫下了自己的金鎖甲,換上了繡花的羅襦。他摘下了自己的白貂帽,戴上了明亮的月珠耳飾。他全心全意地愛上了這個溫柔美好的女子,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他曾經像高飛的鳥一樣英勇,現在卻像水上的鴨子一樣柔弱。他曾經是多麼的剛強,常常拉滿十石的強弓。現在他卻變得多麼柔和,巧笑間傾倒了整個城市。他仰望着飛馳的浮雲,感嘆變化之快。他迷茫地觀察着宇宙的變化,擔心天地間的秩序會改變。世人只說他好,但不一定稱他爲真正的男子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太原男子的轉變,從英勇的戰士變爲柔弱的情人。詩中通過對比男子前後的形象和行爲,展現了他的內心變化和對愛情的執着。詩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男子形象的細膩刻畫,反映了人性中的柔情與剛強,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犧牲。同時,詩中也隱含了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無常的感慨。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大堤曲 》 —— [ 明 ] 于慎行
- 《 送王對南太史奉使蜀藩冊封十韻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全玄洲太史冊封趙藩 》 —— [ 明 ] 于慎行
- 《 九月廿一日同趙少虛文學李前峯司馬飲宮秀才山房對菊三首 》 —— [ 明 ] 于慎行
- 《 伾麓山房十詠為朱槐石令君賦 其一 一槐莊 》 —— [ 明 ] 于慎行
- 《 壽四明沈封君九十 》 —— [ 明 ] 于慎行
- 《 感懷二十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寄題朱金庭宗伯逍遙樓一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