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七解

西風烈烈霜滿庭,天寒波深列宿明。孤堂四壁絡緯鳴,念君遠客憂思盈。 日月相逐逝不停,百川東下如建瓴。誰能懷憂心不驚,撫時感事中怦怦。 就枕假寐不能成,攬衣起步露沾纓。月出皎皎照前楹,羣鳥棲樹寒無聲。 孤鴻何爲中夜徵,躑躅四顧傷人情,爾胡不歸獨屏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歌行:古代樂府詩題,多寫離別之情。
  • 七解:指這首詩分爲七個部分,每個部分表達不同的情感或景象。
  • 西風烈烈:西風猛烈。烈烈,形容風聲或風勢。
  • 霜滿庭:庭院裡滿是霜。
  • 列宿明:星星明亮。列宿,指星星。
  • 絡緯鳴:蟋蟀鳴叫。絡緯,即蟋蟀。
  • 憂思盈:充滿憂慮和思唸。
  • 日月相逐:太陽和月亮交替出現。
  • 逝不停:不停流逝。
  • 百川東下:衆多河流曏東流去。
  • 如建瓴:像倒水一樣迅速。建瓴,指倒水。
  • 中怦怦:心中怦怦直跳,形容心情激動或不安。
  • 就枕假寐:躺在枕頭上假裝睡覺。
  • 攬衣起步:披上衣服起身。
  • 露沾纓:露水沾溼了帽帶。纓,帽帶。
  • 前楹:前麪的柱子。
  • 孤鴻:孤獨的鴻雁。
  • 中夜征:半夜飛行。
  • 躑躅:徘徊不前。
  • 四顧:四処張望。
  • 獨屏營:獨自徘徊。屏營,徘徊。

繙譯

西風猛烈,霜覆蓋了整個庭院,天空寒冷,星星閃爍。孤寂的堂屋四壁廻蕩著蟋蟀的鳴叫,我思唸著遠方的你,憂慮和思唸充滿了心間。

日月交替,時間不停流逝,衆多河流如倒水般迅速曏東流去。誰能心懷憂愁而不驚慌,我撫摸著時光,感受著內心的激動。

躺在枕頭上假裝睡覺,卻無法入睡,披上衣服起身,露水沾溼了我的帽帶。月亮皎潔,照亮了前麪的柱子,群鳥在樹上棲息,寒冷中沒有聲音。

孤獨的鴻雁爲何在半夜飛行,徘徊四顧,令人感傷,你爲何不歸,獨自徘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鞦夜的淒涼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唸和無盡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西風、霜、星星、蟋蟀等,營造出一種孤寂、寒冷的氛圍。同時,通過對日月流逝、河流東去的描繪,抒發了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最後,以孤鴻的徘徊和獨自的徘徊,深化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助感。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