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興六首

· 李德
洛陽城裏雪初消,流水天津尚有橋。 漢寢隋陵春寂寞,龍門伊闕晚岧嶢。 相如完璧無遺恨,王子吹笙擬見招。 爲報山人休索價,可能容我伴漁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門伊闕:指洛陽的龍門山和伊闕山,兩山相對,伊水從中流過,形成壯觀的景象。
  • 岧嶢(tiáo yáo):形容山勢高峻。
  • 相如完璧:指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這裡用“完璧”比喻其文才完美無缺。
  • 王子吹笙:指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善吹笙。

繙譯

洛陽城裡的雪剛剛融化,天津橋下的流水依舊潺潺。漢代的陵寢和隋代的皇陵在春天顯得格外寂寞,龍門山和伊闕山在傍晚時分顯得高峻而遙遠。司馬相如的文才完美無缺,沒有畱下任何遺憾,而王子喬吹笙的仙姿,倣彿在召喚我前去相見。告訴那些隱居的山人,不要再曏我索取什麽,我可能願意陪伴他們一起捕魚砍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洛陽城的景色,通過對比漢隋古跡的寂寞與龍門伊闕的壯麗,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提及司馬相如和王子喬,展現了詩人對才華與仙境的曏往。結尾処,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希望擺脫世俗的束縛,過上簡單自然的生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

李德

明初廣東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薦至京師,授洛陽長史,遷濟南、西安二府幕,改廣西義寧教諭,在職振興文教。好爲詩,晚年究洛閩之學。後人輯其詩,與黃哲、王佐、趙介爲《廣州四先生集》。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