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中吟

· 貝瓊
野中古墓何累累,子孫已絕傍人悲。 送車百兩喧鼓吹,卻憶出祖東門時。 墓前青青春草沒,墓下縱橫狐兔穴。 昔年已見野人耕,今年復見鄰人發。 千年髑髏出黃土,翁仲無言泣寒雨。 何時故物總成灰,猶有玉釵留半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累累:形容很多的樣子。
  • :斷絕,這裏指子孫後代已經沒有了。
  • :古代量詞,一輛車稱爲一兩。
  • 喧鼓吹:喧鬧的鼓聲和吹奏聲,形容葬禮的熱鬧。
  • 出祖:古代出行時祭路神的儀式。
  • 青青:形容草色鮮綠。
  • 狐兔穴:狐狸和兔子的洞穴,形容荒涼。
  • 髑髏:死人的頭骨。
  • 翁仲:古代墓前的石人。
  • 無言:默默無語。
  • 寒雨:冷雨。
  • 故物:舊物,這裏指墓中的遺物。
  • 玉釵:古代婦女戴在頭上的裝飾品。
  • 半股:一半,這裏指玉釵只剩下一半。

翻譯

荒野中的古墓衆多,子孫已經斷絕,旁人感到悲傷。送葬的車隊百輛,鼓聲和吹奏聲喧鬧,讓人回想起當年出行的盛況。墓前的青草茂盛,墓下是縱橫交錯的狐狸和兔子的洞穴。往年已經看到有人在墓地耕作,今年又看到鄰居在挖掘。千年的頭骨從黃土中露出,墓前的石人默默無語,在冷雨中哭泣。何時這些舊物都會化爲灰燼,只有那半截玉釵還留存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荒野古墓的淒涼景象,通過對墓地變遷的描寫,表達了時光流逝、人事無常的感慨。詩中「送車百兩喧鼓吹」與「翁仲無言泣寒雨」形成鮮明對比,前者熱鬧非凡,後者寂靜悲涼,突出了墓地的孤寂和歷史的滄桑。最後提及「玉釵留半股」,寓意着即使時光無情,仍有些許記憶和遺物留存於世,引人深思。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