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贈巫陽隱者歌

金樽美酒清且香,欲飲不飲愁心長。 寒雲四塞南雁翔,尺書不到巫山陽。 巫山十二峯巒出,落日平荒楚天碧。 嵐煙瀑水石橋晴,啼鳥梅花野亭夕。 野亭夕,秋風多,亭西隱者今如何。 欲知別後相思意,不盡東流江上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形狀像現代的酒杯,但更爲華麗。
  • 嵐煙:山中的霧氣。
  • 瀑水:瀑布流下的水。
  • 石橋:用石頭建造的橋樑。
  • 啼鳥:鳴叫的鳥。
  • 野亭:建在野外的亭子,供人休息。
  • 隱者:隱居的人,通常指不問世事、追求清靜生活的士人。

翻譯

金樽中的美酒清澈而香氣撲鼻,想要飲用卻心中憂愁。 寒雲密佈,南方的雁羣飛翔,書信未能到達巫山的南面。 巫山有十二座峯巒,落日時分,平坦的荒野上楚天碧藍。 山中的霧氣與瀑布流水,石橋在晴天顯得格外清晰,啼叫的鳥兒與野亭旁的梅花在夕陽下相映成趣。 野亭在夕陽下,秋風陣陣,亭子西邊的隱士現在怎麼樣了? 想要知道離別後的相思之情,就像東流不息的江水一樣無窮無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秋日巫山的景色,通過「金樽美酒」、「寒雲南雁」、「巫山十二峯」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遠方隱者的思念之情。詩中「欲飲不飲愁心長」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與無奈。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如「嵐煙瀑水石橋晴」、「啼鳥梅花野亭夕」,進一步以景抒情,展現了詩人對隱者的深切思念。結尾的「不盡東流江上波」則寓意了詩人對隱者相思之情的綿長與深遠。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洪武末舉明經,爲霍丘縣學訓導,建文間爲衡王府紀善,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於應天府學尊經閣。嘗輯古今忠節事爲《觀感錄》。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