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路松鶴障子贈豫齋翁

張路畫鬆氣英傑,老根嶄巖幹屈鐵。 風毛瑟颯似欲動,高堂六月生霜雪。 樹根倚坐者誰翁,面顏恰如十五童。 玄筆塗抹遽成鶴,昂藏意欲凌雲空。 問翁自言不記歲,曾與太古鴻濛戲。 食桃落核昆崙坳,桃長今與昆崙高。 桃也開花復結實,東方小兒竊其七。 此論荒唐舊所聞,畫筆畫出真如神。 願將仙品投仙侶,常作乾坤不老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嶄巖:形容山石高峻。
  • 屈鐵:形容樹幹彎曲如鐵。
  • 風毛:指松針。
  • 瑟颯:形容風吹松針的聲音。
  • 昂藏:形容氣度不凡。
  • 凌雲:高聳入雲。
  • 鴻濛:古代傳說中的混沌狀態。
  • 昆崙:即崑崙山,古代神話中的神山。
  • :山間的平地。
  • 東方小兒:指東方朔,古代傳說中的神仙。

翻譯

張路所畫的松樹氣概英傑,老樹根高峻如岩石,樹幹彎曲如鐵。 風吹松針發出瑟瑟聲,彷彿要動起來,高堂中六月天也感覺像生出了霜雪。 樹根旁坐着的是誰呢,面容卻像十五歲的少年。 他用黑筆隨意塗抹就畫出了一隻鶴,氣度不凡,意欲高聳入雲。 問他,他自稱不記得歲月,曾經與太古的混沌狀態嬉戲。 吃桃子,桃核落在崑崙山的平地上,如今桃樹已與崑崙山一樣高。 桃樹開花又結果,東方朔小兒偷走了其中的七個。 這些說法荒唐,但舊時有所耳聞,畫筆畫出的真是如神一般。 希望將這仙品贈給仙侶,常作乾坤中的不老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張路所畫的松鶴圖,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展現了畫作的神奇和畫家的非凡技藝。詩中,「老根嶄巖幹屈鐵」等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松樹的堅韌和生命力,而「風毛瑟颯似欲動」則巧妙地傳達了畫面的動感。後文通過老人的自述和東方朔的傳說,增添了畫作的神祕色彩,表達了對於永恆和不老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藝術和生命的讚美。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