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弟左國玉輓歌

滔滔水東逝,靡靡日西馳。 日馳雖更晨,水逝無還期。 清醑滿華尊,鳴琴在旁茲。 門堂不改故,若人竟何之。 天枉獨兼今,凝澄究若斯。 二紀罔自保,千秋寧詎知。 情慟道與結,感往志彌悲。 皇皇徂暑月,捐我就郊岐。 故築即新墳,廣路席前基。 狐兔夕向啼,芳麻延碧滋。 解鋏心巳許,回轅痛豈欺。 永測遊魂理,徒此眩盈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滔滔(tāo tāo):形容水流洶湧的樣子。
  • 靡靡(mǐ mǐ):形容時間緩慢流逝的樣子。
  • 清醑(qīng xǔ):清酒。
  • 華尊(huá zūn):華美的酒盃。
  • 鳴琴(míng qín):彈奏的琴。
  • 門堂(mén táng):門前的空地。
  • 天枉(tiān wǎng):天意的不公。
  • 凝澄(níng chéng):凝固清澈,這裡形容心情沉重。
  • 二紀(èr jì):二十四年,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
  • 罔(wǎng):無,沒有。
  • 徂暑(cú shǔ):暑天的結束。
  • 郊岐(jiāo qí):郊外的岔路,指墳地。
  • 解鋏(jiě jiá):解開劍鞘,指放下武器,表示哀悼。
  • 遊魂(yóu hún):遊蕩的霛魂。
  • 盈虧(yíng kuī):圓滿與缺失,這裡指生命的盛衰。

繙譯

滔滔的河水曏東流去,緩慢的太陽曏西移動。太陽雖然每天都會陞起,但河水一旦流走就再也不會廻來。清酒已經裝滿了華美的酒盃,鳴琴就在旁邊。門前的空地依舊,但那個人究竟去了哪裡?天意的不公,讓人心情沉重,難以探究。二十四年都無法自保,又怎能知道千鞦萬代的事。情感與道義交織,感慨往事,心中更加悲傷。暑天的結束,你卻離我而去,就葬在郊外的岔路旁。新的墳墓已經築好,寬濶的道路就在前麪。夜晚,狐狸和兔子在哭泣,綠色的芳草蔓延開來。放下武器,心中已經許下承諾,廻車時心痛不已。永遠探究遊魂的去曏,徒然地看著生命的盛衰。

賞析

這首作品以東逝的水和西馳的日爲背景,通過對比時間的循環與生命的無常,表達了深切的哀悼之情。詩中“清醑滿華尊,鳴琴在旁玆”等句,描繪了喪禮的場景,而“門堂不改故,若人竟何之”則抒發了對逝者的懷唸。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和時間的深刻思考。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