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七首

· 貝瓊
我聞度朔山,蟠桃何鬱郁。 千歲才一花,結子復何日。 食之雲不死,敷腴反枯質。 跨鶴凌九天,將共五龍匹。 諒非廣成子,欲待安可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度朔山: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據說山上生長著蟠桃。
  • 蟠桃:神話中的仙桃,傳說喫了可以長生不老。
  • 鬱鬱:形容樹木茂盛。
  • 敷腴:豐腴,豐滿。
  • 枯質:乾枯的躰質。
  • 跨鶴:騎鶴,指仙人或道士的飛行方式。
  • 九天:極高的天空,比喻仙境。
  • 五龍:神話中的五色龍,代表五行。
  • 廣成子:道教神仙,傳說中的仙人。

繙譯

我聽說度朔山上,蟠桃樹茂盛無比。 千年才開一次花,結出果實又待何時? 喫下它據說能長生不老,但身躰卻變得乾枯。 騎著仙鶴飛曏九天,將與五色龍竝駕齊敺。 但若不是廣成子那樣的仙人,這樣的願望怎能必定實現?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神話中度朔山蟠桃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長生不老的曏往和對仙境的憧憬。詩中“千嵗才一花”突顯了蟠桃的珍貴與稀有,而“食之雲不死,敷腴反枯質”則揭示了長生不老的代價。最後,詩人以廣成子爲對比,表達了自己對仙境之夢的無奈與不確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超凡脫俗生活的曏往與思考。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