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憲卿省郎織毯松江還詩以送之

· 貝瓊
鶴城翠織出天機,卷付星查使者歸。 瑞草奇花春欲動,綵鸞青鶴晝交飛。 峒人不用誇山罽,朝士何須惜地衣。 聞說千秋佳節近,吳宮高會更光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鶴城:指松江,因其地有鶴鳴之聲,故稱。
  • 翠織:指精美的織物。
  • 天機:指天上仙女的織機,比喻織工精巧。
  • 星查:即星槎,傳說中可通往天河的船。
  • 峒人:指居住在山區的少數民族。
  • 山罽:山中野獸的毛皮。
  • 朝士:指朝廷的官員。
  • 地衣:指地毯。
  • 千鞦佳節:指重要的節日。
  • 吳宮:指吳地的宮殿,這裡泛指豪華的場所。

繙譯

鶴城松江的翠織毯出自天上的織機,卷起交給乘星槎歸去的使者。 瑞草奇花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彩鸞青鶴在白晝中交相飛翔。 山區的少數民族無需再誇耀他們的山中毛皮,朝廷的官員也不必再惋惜地上的地毯。 聽說即將迎來一個重要的節日,吳地的宮殿將更加光煇燦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松江織毯的精美與珍貴,通過“鶴城翠織出天機”展現了其超凡脫俗的品質。詩中“瑞草奇花春欲動,彩鸞青鶴晝交飛”以生動的自然景象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和喜慶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比“峒人”與“朝士”的態度,突出了織毯的非凡價值。結尾提及“千鞦佳節”,預示著節日的盛況,而“吳宮高會更光煇”則進一步以宮廷的煇煌來象征織毯的光彩奪目。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