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口號

· 貝瓊
朝來吉語解離憂,四海銷兵戰伐休。 地闢堯封皆內屬,江通禹鑿已安流。 復見老生談俎豆,遂聞壯士脫兜鍪。 種瓜好覓青門地,我亦爲園學故侯。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吉語:好消息。
  • 解離憂:解除憂慮。
  • 四海:指全國。
  • 銷兵:停止戰爭。
  • 戰伐休:戰爭停止。
  • 地闢堯封:指國土廣闊,如同堯帝時的疆域。
  • 內屬:歸屬於中央政權。
  • 江通禹鑿:指江河暢通,如同大禹治水後的景象。
  • 安流:平穩流動。
  • 老生談俎豆:指老年人談論禮儀和祭祀。
  • 壯士脫兜鍪:指勇士放下武器,不再戰鬥。
  • 種瓜:種植瓜果。
  • 青門:古代長安城門名,這裏指田園。
  • 故侯:指古代的貴族,這裏比喻隱居的賢人。

翻譯

早晨傳來的好消息解除了我的憂慮,全國的戰爭已經停止。廣闊的國土都歸屬於中央,江河如同大禹治水後一樣平穩流動。再次聽到老年人談論禮儀和祭祀,聽說勇士們已經放下了武器。我也在尋找適合種植瓜果的田園之地,學習那些隱居的賢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喜悅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通過「吉語解離憂」和「四海銷兵戰伐休」描繪了戰爭結束後的寧靜與和平,而「地闢堯封皆內屬」和「江通禹鑿已安流」則進一步以古代的盛世景象來比喻當下的安定。後兩句「復見老生談俎豆,遂聞壯士脫兜鍪」通過對比老年人和壯士的生活狀態,展現了社會的和諧與安寧。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希望通過種植瓜果來體驗隱居賢人的生活。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