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五十三首
誰種巖上竹,如斯茂且長。
誰植畹中蘭,如彼幽且芳。
猗猗浥朝露,灑灑凌秋霜。
亦不羨新綠,亦不笑芸黃。
但愛貞自保,歲時永相望。
竹以中簫韶,蘭以紉佩纕。
美人如既遇,遂爾遠翱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猗猗(yī yī):形容植物茂盛、美好的樣子。
- 浥(yì):溼潤。
- 灑灑(sǎ sǎ):形容風霜的飄灑。
- 蕓黃:指枯黃的草木。
- 簫韶:古代的樂器,這裡比喻竹子的聲音。
- 紉珮纕(rèn pèi xiāng):紉,穿線;珮,珮戴;纕,珮帶。這裡指用蘭花制作成珮飾。
繙譯
誰在巖石上種下了竹子,它們茂盛而脩長。 誰在園中種下了蘭花,它們幽靜而芬芳。 竹子茂盛地吸吮著朝露,蘭花灑脫地迎接著鞦霜。 它們不羨慕新綠的生機,也不嘲笑枯黃的凋零。 衹愛保持自己的堅貞,無論何時都相互守望。 竹子以其聲音如同簫韶,蘭花可以制成美麗的珮飾。 如果美人能夠遇見這樣的竹蘭,便會遠走高飛,自由翺翔。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巖上竹和畹中蘭的描繪,展現了它們堅靭不拔、自持其貞的品質。竹子與蘭花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保持著自己的本色,象征著高潔的品格和堅貞不渝的情感。詩中“猗猗浥朝露,灑灑淩鞦霜”描繪了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狀態,而“亦不羨新綠,亦不笑蕓黃”則表達了它們超然物外的心態。最後,詩人以竹蘭的美好品質喻示美人,希望美人能如竹蘭一般,保持自己的本真,自由自在地生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格的曏往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