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一
孔子無不可,斯爲聖之時。
所以遊夏徒,不能贊一辭。
藐餘千載後,取則良在茲。
但恐盛德事,反使傍人疑。
先正亦何人,庶幾不我欺。
嗟爾營營者,舍此將安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藐 (miǎo):遠。
- 取則:遵循法則。
- 傍人:旁人。
- 先正:古代的賢人。
- 庶幾:或許,表示希望或推測。
- 營營:忙碌,奔波。
翻譯
孔子無論何時都能順應時勢,這正是他的聖明之處。因此,即使是像子游和子夏這樣的弟子,也無法對他的言行提出任何批評。我雖然遠離孔子千年之後,但仍能從中學習到正確的法則。只是擔心這種崇高的德行,反而會讓旁人產生疑惑。古代的賢人又是怎樣的人呢?希望他們不會欺騙我。唉,那些忙碌奔波的人們,如果捨棄了這些,又將何去何從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孔子聖德的敬仰和對古代賢人的信任。詩人通過對比孔子的聖明與自己的渺小,強調了學習古人德行的重要性。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現實社會中人們忙碌而無目的生活的憂慮,暗示了追求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