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癸夘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一
哲人達時命,未遇亦安貧。
我懷沮溺儔,寧憚四體勤。
躬耕有莘叟,道可覺斯人。
三聘苟弗至,天下何由新。
君子有其具,無往不歡欣。
向無古人志,豈望居要津。
我釀幸已熟,開樽召比鄰。
同醉茅檐下,自比葛天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哲人:智慧卓越的人。
- 達時命:通達時勢,順應天命。
- 未遇:未得到賞識或機遇。
- 安貧:安於貧窮的生活。
- 沮溺:指沮喪和溺愛,這裡比喻消極和放縱。
- 儔:伴侶,同類。
- 四躰勤:四肢勤勞,指勤於勞作。
- 躬耕:親自耕作。
- 有莘叟:指古代傳說中的賢人,有莘氏的老人。
- 道可覺斯人:道可以啓發這樣的人。
- 三聘:多次聘請。
- 苟:如果。
- 弗至:不來到。
- 何由:如何,怎樣。
- 新:更新,革新。
- 具:才能,本領。
- 無往不歡訢:無論到哪裡都感到快樂。
- 古人志:古人的志曏。
- 居要津:佔據重要的位置。
- 釀:釀造酒。
- 開樽:打開酒器,準備飲酒。
- 比鄰:鄰居。
- 同醉:一起醉倒。
- 茅簷:茅草覆蓋的屋簷,指簡陋的房屋。
- 葛天民:傳說中的古代賢人,這裡指與賢人一樣的生活狀態。
繙譯
智慧卓越的人通達時勢,即使未得到機遇也能安於貧窮。我懷唸那些不消極不放縱的同伴,甯願勤勞地勞作。親自耕作的有莘氏老人,他的道可以啓發這樣的人。如果多次聘請他都不來,天下如何能革新?君子有才能,無論到哪裡都感到快樂。如果沒有古人的志曏,怎能佔據重要的位置?我釀的酒已經熟了,打開酒器邀請鄰居。我們一起在茅草屋簷下醉倒,自比古代賢人葛天民。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古代賢人的敬仰和對簡樸生活的曏往。詩中,“哲人達時命,未遇亦安貧”展現了詩人對智慧與順應天命的認同,以及對貧窮生活的接受態度。通過對比“沮溺儔”與“四躰勤”,詩人強調了勤勞與積極的生活態度。詩的後半部分,通過“躬耕有莘叟”和“三聘苟弗至”等句,詩人表達了對古代賢人道德和智慧的推崇,以及對社會革新的思考。最後,詩人以自釀酒邀請鄰居共飲,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古代賢人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古代智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