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端公使君清席賦得青桂歌送徐長史
昔年攀桂爲留人,今朝攀桂送歸客。
秋風桃李搖落盡,爲君青青伴松柏。
謝公南樓送客還,高歌桂樹凌寒山。
應憐獨秀空林上,空賞敷華積雪間。
昨夜一枝生在月,嬋娟可望不可折。
若爲天上堪贈行,徒使亭亭照離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攀桂:指攀折桂枝,古代常以此比喻科舉及第或高升。
- 留人:挽留客人。
- 歸客:即將離開的客人。
- 桃李:指桃樹和李樹,常用來比喻學生或弟子。
- 青青:形容植物茂盛,生機勃勃。
- 松柏:常綠樹木,象徵長壽和堅韌。
- 謝公:指謝安,東晉名臣,此處可能指代某位高雅的送客者。
- 南樓:樓名,也可能泛指樓臺。
- 凌寒山:高聳在寒冷的山上。
- 獨秀:獨自開放,形容特別突出。
- 敷華:盛開的花朵。
- 積雪:堆積的雪。
- 嬋娟:形容月光明亮美好。
- 若爲:如果作爲。
- 亭亭:形容月亮高懸,明亮清晰。
翻譯
昔日攀折桂枝是爲了挽留客人,如今再次攀折桂枝卻是爲了送別即將離開的朋友。秋風中桃李的花朵已經凋落殆盡,只有那青翠的桂樹與松柏爲伴。謝公曾在南樓送客歸來,高聲歌頌那桂樹高聳在寒冷的山上。應該憐愛那孤零零地開在林中的桂花,獨自欣賞它在積雪中盛開的美麗。昨夜,一枝桂花在月光中悄然開放,那月光下的桂花美麗而遙不可及,無法摘取。如果這桂花是天上的禮物,可以贈送給即將遠行的人,但它只能靜靜地照耀着離別的場景。
賞析
這首詩通過桂花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深情和對友人的美好祝願。詩中,桂花不僅是送別的象徵,也成爲了詩人情感的寄託。通過對比昔日的挽留與今日的送別,詩人巧妙地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詩的最後,以桂花和月光的美麗與不可觸及,加深了離別的哀愁和對友人的思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