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草峽聽柔之琴二首

· 元稹
胡笳夜奏塞聲寒,是我鄉音聽漸難。 料得小來辛苦學,又因知向峽中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於笛子。
  • 塞聲:邊塞的聲音,常指邊疆的悲涼之音。
  • 鄉音:家鄉的方言或音樂。
  • 峽中:峽谷之中。

翻譯

夜晚在黃草峽中,胡笳的樂聲在邊塞回蕩,帶着寒意,我漸漸難以辨認出那是我熟悉的鄉音。 想來你小時候辛苦學習琴藝,如今卻在這峽谷之中彈奏,讓人感慨。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元稹在異鄉聽到胡笳聲時的思鄉之情。詩中「胡笳夜奏塞聲寒」描繪了邊塞夜晚的淒涼景象,而「是我鄉音聽漸難」則透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後兩句則通過想象對方小時候學琴的辛苦,以及如今在峽谷中彈奏的情景,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和畫面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鄉和音樂的深厚情感。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