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落詞

己卯至庚辰,仲夏晦之暮。 吾齒右排上,一齒脫而去。 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 年籥惜不返,日馭走爲蠹。 脣亡得無寒,舌在從何訴。 輔車宜長依,髮膚可增懼。 不須考前古,聊且爲近喻。 有如雲中雨,雨散絕回顧。 有如枝上葉,葉脫難再附。 白髮非獨愁,紅顏豈私駐。 何必鬱九回,何必牽百慮。 開尊復開懷,引筆作長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huì):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咀嚼(jǔ jué):用牙齒磨碎食物。
  • 年籥(yuè):古代用來計時的器具,這裏指時間。
  • 日馭(rì yù):太陽,比喻時間。
  • 輔車:比喻相互依存的關係。
  • :研究,考察。
  • :酒器,這裏指酒。

翻譯

己卯年到庚辰年,仲夏的最後一天傍晚。 我右排的牙齒中,有一顆脫落而去。 呼吸時我感到缺乏防護,咀嚼食物時我缺少幫助。 時間的流逝令人惋惜,日復一日如同被蛀蟲侵蝕。 失去了嘴唇,怎能不感到寒冷,舌頭還在,又能向誰訴說。 相互依存的事物應該長久依靠,頭髮和皮膚的變化令人擔憂。 不需要研究古代的事情,只需用近處的比喻來說明。 就像雲中的雨,雨散後無法回頭。 就像樹枝上的葉子,葉子落下後難以再次附着。 白髮不僅僅是憂愁的象徵,紅顏又怎能永遠停留。 何必糾結於九轉的憂愁,何必牽扯百般的思慮。 打開酒器,敞開心懷,拿起筆來寫下長句。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顆牙齒的脫落,隱喻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如「雲中雨」、「枝上葉」,形象地表達了事物消逝後的不可挽回。同時,詩人通過對「唇亡」、「舌在」等身體部位的描寫,抒發了對生命脆弱和依賴性的深刻認識。最後,詩人以「開尊復開懷」作結,表達了一種豁達和釋放的情感,鼓勵人們面對生命的無常,應保持開放和積極的心態。

王周

五代時魏州人。少勇健。事後唐累歷郡守。後晉高祖天福初,以戰功歷貝州、涇州節度使。問民疾苦,去苛弊,民庶悅焉。後漢高祖立,移鎮武寧。卒官。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