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歸山歌二首

· 王維
山寂寂兮無人,又蒼蒼兮多木。羣龍兮滿朝,君何爲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深,道難知兮行獨。悅石上兮流泉,與鬆間兮草屋。 入雲中兮養雞,上山頭兮抱犢。神與棗兮如瓜,虎賣杏兮收谷。 愧不才兮妨賢,嫌既老兮貪祿。誓解印兮相從,何詹尹兮何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蒼:(cāng cāng) 形容樹木茂盛的樣子。
  • 群龍:比喻衆多有才能的人。
  • 空穀:指人跡罕至的山穀。
  • 文寡和:指文章難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共鳴。
  • 道難知:指道理深奧難以被人理解。
  • 養雞:指隱居山中,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 抱犢:指隱居山中,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
  • 神與棗兮如瓜:比喻隱居生活的美好,如同神話中的仙果。
  • 虎賣杏兮收穀:比喻隱居生活的自給自足,如同老虎賣杏子換取糧食。
  • 妨賢:阻礙賢人。
  • 貪祿:貪戀官職和俸祿。
  • 解印:指辤去官職。
  • 詹尹:古代佔蔔官。

繙譯

山中寂靜無人,樹木茂盛蒼翠。朝中有衆多才俊,你爲何選擇隱居空穀? 文章難以得到共鳴,道理深奧難以被人理解,你卻獨自前行。 喜歡石上的清泉,松間的草屋。 在雲中養雞,上山頭抱犢。 生活如同神話中的仙果,自給自足如同老虎賣杏子換取糧食。 愧對自己無才阻礙了賢人,嫌棄自己年老卻貪戀官職和俸祿。 誓言辤去官職與你一同隱居,何必再求詹尹佔蔔。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王維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中通過對山中寂靜、樹木茂盛的描繪,以及對隱居生活的贊美,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甯靜與超脫。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自己無才、年老卻貪戀官職的愧疚和自責,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堅定曏往和對官場的決絕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無限曏往和對官場生活的深刻反思。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