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注釋
涼州詞:又名《出塞》。爲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厥首領。
拂雲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來:語助詞,無義。
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
序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涼州詞二首》中的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詩歌以漢代唐,寫一位邊地首領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願,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從側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係,詩中牽涉到唐玄宗對待突厥問題的一些歷史事件。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突厥首領小殺曾乞與玄宗爲子,玄宗許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賜而不許和親。後小殺問唐使袁振,袁振說:“可汗既與皇帝爲子,父子豈合爲婚姻?”後小殺遣其大臣頡利發入朝貢獻,頡利發與玄宗射獵,時有兔起於御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發獲之。頡利發下馬捧兔蹈舞曰:“聖人神武超絕,人間無也。”後來玄宗爲其設宴,厚賜而遣之,最終不許和親。詩中的後兩句通過突厥首領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讚頌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說明其威勢足以震懾周邊少數民族,對於他們的無理要求堅決按原則辦事,決不肯對之妥協以求苟安。
這首詩,從側面讚頌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關係上的有理有節,借突厥首領求和親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單于:古代匈奴部落聯盟首領的稱號,這裏泛指北方少數民族首領。
- 拂雲堆:古地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翻譯
北方的首領遠望拂雲堆,殺馬登上祭臺祭祀了好幾次。如今漢朝的天子英明神武,不肯用和親的方式讓他們歸去了。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前兩句描繪了北方少數民族首領的行動,展現其對某些事物的重視和頻繁舉動。後兩句則凸顯了漢家天子的威嚴和強勢,強調不再採用和親這種相對溫和的策略。全詩簡潔明快,氣勢不凡,生動地刻畫了當時的政治局面和力量對比,表現出唐朝的強盛和自信,以及在處理與周邊民族關係上的強硬態度。這既展現了大國的風範,也反映出民族間複雜的互動和較量。

王之渙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凌,漢族,幷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新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