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爲別離多。
拼音

所属合集

#黃河

譯文

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着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 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麼方便,應該是因爲離別人兒太多。

注釋

東門:卽長安靑門,唐朝時出京城多東行者,多用於送別。一作「東風」。 靑靑:指楊柳的顔色。 御河:指京城護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別的習俗。 苦:辛苦,這裏指折柳不方便。 別離:離別,分別。

《送別》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絶句。友人嚮東行離開京城,詩人來到東門給友人折柳送行。這首送別詩短小精悍,言淺意深,依依惜別之意,躍然紙上。 詩的前兩句寫景,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東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靑門,「靑靑」表明楊柳的顔色已經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深春。「楊柳」是送別的代名詞,於是一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御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捨。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襯託出捨不得惜別卻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 詩的後兩句抒情,通過側面描寫別人送別而攀折楊柳,反映送別的人多。一箇「苦」字,旣是攀折楊柳而不便之苦,也是離別的愁苦。至於詩人自己折了楊柳沒有卻隻字未提,更襯託出了詩人的送別的深情。後兩句看似平淡,仔細咀嚼,意味深長,詩人折或者不折楊柳,內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之渙

王之渙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凌,漢族,幷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新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