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張祕書因寄馬贈詩

· 元稹
丞相功高厭武名,牽將戰馬寄儒生。 四蹄荀距藏雖盡,六尺須頭見尚驚。 減粟偷兒憎未飽,騎驢詩客罵先行。 勸君還卻司空著,莫遣衙參傍子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丞相:古代官名,指輔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員。
  • :滿足,這裏指不再需要。
  • 武名:武將的名聲或功績。
  • 荀距:荀子,名況,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這裏指馬的蹄鐵。
  • 六尺須頭:形容馬高大威猛。
  • 減粟偷兒:指偷竊糧食的小偷。
  • 騎驢詩客:指詩人,這裏可能指張祕書。
  • 罵先行:責罵走在前面的人。
  • 司空著:司空,古代官名,著,指著作或著述。
  • 衙參:指官員的參拜或參見。
  • 傍子城:靠近城牆。

翻譯

丞相功高,不再需要武將的名聲,將戰馬贈予儒生。 馬的四蹄雖已沒有荀子時代的蹄鐵,但六尺高的身軀依舊讓人驚歎。 偷竊糧食的小偷還未滿足,騎驢的詩人卻責罵走在前面的人。 勸你還是歸還司空的著作,不要讓官員的參拜靠近城牆。

賞析

這首詩是元稹對張祕書贈馬的迴應。詩中,元稹以丞相贈馬給儒生爲背景,描繪了馬的威猛形象,並通過「減粟偷兒」和「騎驢詩客」的對比,諷刺了社會上的不公和文人之間的爭鬥。最後,詩人勸告張祕書歸還司空的著作,不要讓官員的參拜過於靠近城牆,暗示了對於權力和地位的淡泊態度,以及對於文化傳承的重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功名利祿的淡泊和對文化價值的追求。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