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司直題武丘寺兼留諸公與陸羽之無錫

陵寢成香阜,禪枝出白楊。 劍池留故事,月樹即他方。 應世緣須別,棲心趣不忘。 還將陸居士,晨發泛歸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陵寢:帝王的墓地。
  • 香阜:香山,這裏指墓地。
  • 禪枝:禪宗的象徵,這裏指寺院。
  • 白楊:一種樹,常植於墓地,象徵哀思。
  • 劍池:地名,指武丘寺附近的一個池塘。
  • 月樹:月亮下的樹,這裏指異鄉的景物。
  • 應世緣:應對世間的緣分和事務。
  • 棲心:心靈寄託。
  • 陸居士:指陸羽,唐代著名的茶學家。
  • 泛歸航:乘船歸去。

翻譯

帝王的墓地變成了香山,禪宗的象徵從白楊樹中長出。 劍池裏流傳着古老的故事,月亮下的樹卻指向了異鄉。 應對世間的緣分需要分別,但心靈的寄託卻永遠不會忘記。 還將帶上陸居士,清晨一起乘船歸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皎然在武丘寺的所見所感,通過對陵寢、禪枝、劍池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禪宗精神的嚮往。詩中「應世緣須別,棲心趣不忘」一句,既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冷靜觀察,又表達了對內心追求的堅定不移。最後邀請陸羽一同歸去,增添了詩人與友人共赴心靈之旅的溫馨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禪宗情懷。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