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泊漢陽渡

落月臨古渡,武昌城未開。 殘燈明市井,曉色辨樓臺。 雲自蒼梧去,水從嶓冢來。 芳洲號鸚鵡,用記禰生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ó):停船靠岸。
  • 武昌: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 市井:古代指城市中的商業區。
  • 蒼梧:古代地名,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一帶。
  • 嶓塚(bō zhǒng):古代山名,在今陝西省境內。
  • 芳洲:指江中的小島,花草繁茂之地。
  • 禰生:指東漢末年的文學家禰衡,因在鸚鵡洲上作《鸚鵡賦》而得名。

繙譯

月亮落下,照亮了古老的渡口,武昌城還未完全醒來。 殘餘的燈光照亮了市井,黎明的曙光中可以辨認出樓台的輪廓。 雲朵似乎從蒼梧飄來,水流則從嶓塚山脈湧出。 江中的芳洲被稱爲鸚鵡洲,這裡記載著禰衡的才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晨泊船漢陽渡口的景象,通過落月、殘燈、曉色等元素,勾勒出一幅靜謐而略帶憂鬱的畫麪。詩中提到的“雲自蒼梧去,水從嶓塚來”運用了對仗和象征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深度。結尾提及的“芳洲號鸚鵡,用記禰生才”則巧妙地融入了歷史典故,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整躰而言,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受和對歷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