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 · 雨水正月中

· 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捧山峯。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拼音

所属合集

#雨水

注釋

平田已見龍:《周易·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祭魚:“祭魚”亦作“獺祭”、“獺祭魚”,謂獺常捕魚陳列水邊,如同陳列供品祭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水》:“獺祭魚。獺,一名水狗,賊魚者也。祭魚,取魚以祭天也。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游,則獺初取以祭。徐氏曰:獺祭圓鋪,圓者,水象也;豺祭方鋪,方者,金象也。”陸宗達王寧《古漢語詞義答問‧說“祭”字》:“‘祭’的本義應是‘殘殺’,《大戴禮記‧夏小正》、《禮記‧月令》皆曰‘獺祭魚’……獺性殘,食魚往往只吃一兩口就拋掉,捕魚能力又強,所以每食必拋掉許多吃剩的魚。人們稱堆積故實爲‘獺祭’,即取堆積殘餘之意。” 歸雁:謂鴻雁爲候鳥,在雨水節氣由南方遷回北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水》:“候(一作‘鴻’)雁北。雁,知時之鳥。熱歸塞北,寒來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陽氣既達,候雁自彭蠡而北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廿四氣詩:指描寫二十四節氣的詩歌。
  • 雨水: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春天的開始,雨水增多。
  • 元稹:唐代著名詩人,與白居易竝稱“元白”。
  • 春容:春天的景色。
  • 平田:平坦的田野。
  • :此処可能指春天的生機,或特指某種春天的景象。
  • 祭魚:古代習俗,春天在河邊祭祀魚,祈求漁業豐收。
  • 浦嶼:水邊的小島。
  • 歸雁:春天北歸的大雁。
  • 山峰:山的尖頂。
  • 雲色:雲的色彩。
  • 風光:風景,景色。
  • 曏春:迎接春天。
  • 花色:花的顔色。
  • 影重重:影子重重曡曡,形容花影繁多。

繙譯

雨水節氣洗淨了春天的容顔,平坦的田野上已顯現出春天的生機。 在水邊的小島上,人們祭祀魚兒,祈求豐收;北歸的大雁飛過山峰。 雲彩輕飄飄的,時而顯得輕淡,時而顯得濃重;風景也是時而淡雅,時而濃鬱。 隨著春天的深入,進入二月,花的顔色和影子變得繁多而美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雨水節氣帶來的春天氣息和景色變化。詩中,“雨水洗春容”一句,既表達了雨水節氣帶來的清新,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洗淨了鼕日的沉悶。後文通過對田野、水邊、天空和山峰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多彩多姿。特別是“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描繪了春天天氣的多變和景色的豐富。結尾的“花色影重重”則預示著春天的繁花似錦,充滿了生機和希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

元稹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