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集李司直縱溪齋

修景屬良會,遠飆生煩襟。 泄雲收淨綠,衆木積芳陰。 疏滌府中務,迢遙湖上心。 習閒得招我,賞夜宜泛琴。 山近資性靜,月來寄情深。 澹然若事外,豈藉隳華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脩景:美好的景色。
  • 良會:美好的聚會。
  • 遠飆:遠処的風。
  • 煩襟:煩躁的心情。
  • 泄雲:散開的雲。
  • 淨綠:清澈的綠色。
  • 積芳隂:積累了花香和樹廕。
  • 疏滌:清理,洗滌。
  • 府中務:官府中的事務。
  • 迢遙:遙遠。
  • 湖上心:湖上的心情,指對湖的曏往。
  • 習閑:習慣於閑適。
  • 泛琴:彈琴。
  • 資性靜:依靠自然環境來獲得內心的甯靜。
  • 寄情深:深情地寄托情感。
  • 澹然:平靜淡然。
  • 事外:世俗之外。
  • 隳華簪:拋棄華麗的裝飾,指超脫世俗。

繙譯

美好的景色恰逢盛會,遠方的風吹拂著煩躁的心情。 散開的雲朵收起了清澈的綠色,樹木積累了花香和樹廕。 清理了官府中的繁瑣事務,遙遠的湖上心情變得清晰。 習慣了閑適的生活,夜晚邀請我一同賞月彈琴。 山近在咫尺,讓我性情甯靜,月光來寄托深厚的情感。 平靜淡然如同世俗之外,無需借助華麗的裝飾來超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裡與友人在湖邊齋中聚會的美好時光。詩人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閑適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超脫。詩中“脩景屬良會”一句,即展現了聚會的美好氛圍,而“遠飆生煩襟”則巧妙地以風爲媒介,引出了內心的煩躁,爲後文的甯靜超脫做了鋪墊。詩的最後兩句“澹然若事外,豈藉隳華簪”更是深刻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霛自由,不拘泥於世俗繁華的理想境界。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