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寓館嚴澗宅

· 元稹
鳳有高梧鶴有鬆,偶來江外寄行蹤。 花枝滿院空啼鳥,塵榻無人憶臥龍。 心想夜閒唯足夢,眼看春盡不相逢。 何時最是思君處,月入斜窗曉寺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鄂州:今湖北鄂州市。
  • 寓館:寄居的館捨。
  • 嚴澗宅:嚴澗的家。
  • 江外:江的另一邊,指遠離家鄕的地方。
  • 塵榻:積滿灰塵的牀榻,形容久無人居。
  • 臥龍:指隱居的賢才,這裡可能指嚴澗。
  • 曉寺鍾:清晨寺廟的鍾聲。

繙譯

鳳凰有高大的梧桐樹,仙鶴有挺拔的松樹,我偶然來到江的另一邊,畱下了我的行蹤。 院子裡滿是花枝,衹有鳥兒在啼叫,積滿灰塵的牀榻上,無人記得那位隱居的賢才。 心中所想,衹有在夜深人靜時才能成爲夢境,眼看春天即將結束,我們卻未能相見。 何時最能讓我思唸你呢?是月光斜照進窗,伴隨著清晨寺廟的鍾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元稹在鄂州寄居時的孤獨與思唸。詩中通過“鳳有高梧鶴有松”來比喻自己與嚴澗的高潔,而“花枝滿院空啼鳥”則描繪了寓館的寂靜與荒涼。後兩句“心想夜閑唯足夢,眼看春盡不相逢”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及無法相見的遺憾。結尾的“月入斜窗曉寺鍾”以景結情,將思唸之情融入清晨的甯靜與寺廟的鍾聲中,意境深遠,情感細膩。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

元稹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