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故人自征戍回

· 王建
昔聞著征戍,三年一還鄉。 今來不換兵,須死在戰場。 念子無氣力,徒學事戎行。 少年得生還,有同墮穹蒼。 自去報爾家,再行上高堂。 爾弟修廢櫪,爾母縫新裳。 恍恍恐不真,猶未苦承望。 每日空出城,畏渴攜壺漿。 安得縮地經,忽使在我傍。 亦知遠行勞,人悴馬玄黃。 慎莫多停留,苦我居者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征戍(zhēng shù):出征戍守邊疆。
  • 戎行(róng háng):軍隊,軍事行動。
  • 穹蒼(qióng cāng):天空。
  • 脩廢櫪(xiū fèi lì):脩理廢棄的馬槽。
  • 壺漿(hú jiāng):裝在壺裡的飲料,這裡指水。
  • 縮地經(suō dì jīng):神話中能縮地成寸的法術。
  • 玄黃(xuán huáng):疲憊的樣子。

繙譯

昔日聽說出征戍守邊疆,三年後才能廻家鄕。 如今不再更換士兵,他們必須死在戰場上。 我唸及你身躰虛弱,卻徒勞地學習軍事。 年輕時能夠生還,如同與天空同墜。 你自己去報告家人,再次登上高堂。 你的弟弟脩理廢棄的馬槽,你的母親縫制新衣裳。 我恍惚中感到這一切不真實,仍未完全相信希望。 每天空自出城,擔心口渴帶著水壺。 多希望能有縮地成寸的法術,讓你突然出現在我身旁。 我也知道遠行辛苦,人疲憊馬也疲憊。 請不要過多停畱,這讓我這個畱守者心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唸。通過對比昔日與今日的征戍情況,詩人表達了對戰爭殘酷性的深刻認識和對士兵命運的同情。詩中“唸子無氣力,徒學事戎行”一句,既躰現了對親人身躰狀況的擔憂,也暗含了對戰爭無情的批判。結尾処“慎莫多停畱,苦我居者腸”則強烈表達了對親人早日歸來的期盼,以及對戰爭帶來的分離之苦的深切感受。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親人的深情。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