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妙喜寺:寺廟名,位於中國。
- 逵公院:寺廟內的一個院落。
- 磬(qìng):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或金屬製成,敲擊發聲。
- 凝心:集中精神,專心致志。
- 清越:聲音清脆悠揚。
- 虛籟(lài):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水聲等。
- 懸泉:懸掛的泉水,形容水聲。
- 幽僧:深居簡出的僧人。
- 深定:深入禪定,指僧人修行達到的一種精神狀態。
- 寂歷:寂靜無聲。
- 無性:佛教術語,指萬物沒有固定的自性,即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獨立不變的實體。
- 真聲:真實的聲音,這裏指磬聲。
翻譯
一磬聲從寒山傳來,我凝神細聽,那聲音清脆悠揚。 細微的自然聲響漸漸消失,只有那懸掛的泉水聲在迴響。 夜晚吟誦時,磬聲更顯悠長,停止敲擊後,餘韻難以斷絕。 深居的僧人領悟了禪定的奧妙,歸去的客人忘卻了遠行的離別。 在這寂靜無聲、萬物無性的世界中,真實的聲音何時起,何時滅?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夜晚寺廟中磬聲的悠揚,表達了詩人對禪意生活的嚮往和對真實聲音的探尋。詩中,「凝心轉清越」一句,既描繪了磬聲的清脆,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專注。後文通過對自然聲響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磬聲的獨特與深遠。結尾處,詩人借用佛教的「無性」概念,探討了聲音的真實性與永恆性,體現了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