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書齋小松二首

得地已經歲,清音晝夜聞。 根涵舊山土,葉間近溪雲。 野鶴望長遠,庭花笑不羣。 須知搖落後,衆木始能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得地:指松樹生長的地方。
  • :包含,這裡指根系深植。
  • 舊山土:指原有的山地土壤。
  • 葉間近谿雲:形容松葉間似乎能觸及谿邊的雲霧。
  • 野鶴望長遠:野鶴望著遠方,象征著高遠的志曏。
  • 搖落後:指樹木在鞦鼕季節落葉後。
  • 衆木始能分:指在樹木落葉後,各自的形態和特點才更加明顯。

繙譯

這棵松樹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長了一年,它的清脆聲音日夜可聞。 它的根深深地紥在舊山的土壤中,葉子間似乎能觸摸到谿邊的雲霧。 野鶴望著遠方,象征著高遠的志曏,庭院中的花朵笑得與衆不同。 衹有在樹木落葉後,它們的形態和特點才更加明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一棵松樹的描繪,展現了其堅靭不拔和與衆不同的特質。詩中“得地已經嵗”表明松樹已經適應了環境,而“清音晝夜聞”則強調了松樹的生命力和存在感。後兩句通過對松樹根系和葉子的描述,進一步以自然景觀來象征松樹的穩固和清新。最後兩句則通過對比野鶴和庭花的不同,以及樹木落葉後的景象,來強調松樹在衆多樹木中的獨特性和辨識度。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松樹堅靭品質的贊美。

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七年後(公元902年)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幹、貫休同唱和。著有《靈溪集》7卷行世,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爲流傳。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王貞白病卒於故里,時值樑代,朝廷敕贈王貞白爲光祿大夫“上柱國公”封號,建立“道公祠”,葬於廣豐區城西門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

王貞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