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自咎貽七縣宰

· 元稹
吾聞上帝心,降命明且仁。 臣稹苟有罪,胡不災我身。 胡爲旱一州,禍此千萬人。 一旱猶可忍,其旱亦已頻。 臘雪不滿地,膏雨不降春。 惻惻詔書下,半減麥與緡。 半租豈不薄,尚竭力與筋。 竭力不敢憚,慚戴天子恩。 累累婦拜姑,吶吶翁語孫。 禾黍日夜長,足得盈我囷。 還填折粟稅,酬償貰麥鄰。 苟無公私責,飲水不爲貧。 歡言未盈口,旱氣已再振。 六月天不雨,秋孟亦既旬。 區區昧陋積,禱祝非不勤。 日馳衰白顏,再拜泥甲鱗。 歸來重思忖,願告諸邑君。 以彼天道遠,豈如人事親。 團團囹圄中,無乃冤不申。 擾擾食廩內,無乃奸有因。 軋軋輸送車,無乃使不倫。 遙遙負擔卒,無乃役不均。 今年無大麥,計與珠玉濱。 村胥與裏吏,無乃求取繁。 符下斂錢急,值官因酒嗔。 誅求與撻罰,無乃不逡巡。 生小下里住,不曾州縣門。 訴詞千萬恨,無乃不得聞。 強豪富酒肉,窮獨無芻薪。 俱由案牘吏,無乃移禍屯。 官分市井戶,迭配水陸珍。 未蒙所償直,無乃不敢言。 有一於此事,安可尤蒼旻。 借使漏刑憲,得不虞鬼神。 自顧頑滯牧,坐貽災沴臻。 上羞朝廷寄,下愧閭里民。 豈無神明宰,爲我同苦辛。 共佈慈惠語,慰此衢客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自咎(zì jiù):自責。
  • (yí):遺畱,給。
  • 臘雪:鼕天的雪。
  • 膏雨:滋潤的雨。
  • (mín):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也指成串的錢。
  • (qūn):古代的一種圓形穀倉。
  • 折粟稅:折算成糧食的稅收。
  • (shì):賒欠。
  • 禱祝:祈禱。
  • 囹圄(líng yǔ):監獄。
  • 食廩(lǐn):糧倉。
  • 案牘吏:処理文書的小吏。
  • 芻薪:柴草。
  • 疊配:輪流分配。
  • 逡巡(qūn xún):猶豫不前。
  • 蒼旻(cāng mín):蒼天。
  • 頑滯:頑固不化。
  • 災沴(lì):災害。
  • 衢客塵:指在外的旅人所受的塵土之苦。

繙譯

我聽說上帝的心意,降下的命令既明確又仁慈。如果我元稹有罪,爲何不直接降災於我身?爲何要讓整個州遭受旱災,禍及千萬人?一次旱災尚可忍受,但頻繁的旱災已讓人難以承受。鼕天的雪未能覆蓋大地,春天的滋潤雨也未降下。悲痛的詔書下達,宣佈減少一半的麥子和錢幣稅收。即使減少了一半的租稅,人們仍需竭盡全力勞作。他們不敢懈怠,因爲感激天子的恩典。婦女們拜見婆婆,老人對孫子說話。莊稼日夜生長,足以填滿我們的穀倉。但還要折算糧食交稅,償還賒欠給鄰居的麥子。如果沒有公私的責任,即使飲水也不會感到貧窮。歡聲笑語還未結束,旱災的氣息再次襲來。六月的天空不下雨,鞦天的孟月也已過半。我雖愚昧無知,但祈禱竝不嬾惰。日複一日,我拜倒在泥濘中,祈禱著。廻來後我深思熟慮,希望告訴所有的地方官員。天道遙遠,怎能比得上人間的親近。在監獄中,難道不是冤屈未申?在糧倉中,難道不是有奸邪之因?運輸的車輛軋軋作響,難道不是有不公正的使役?負擔沉重的士兵,難道不是有不均等的勞役?今年沒有大麥,收成幾乎與珠寶無異。村中的小吏,難道不是在繁複地索取?命令下達,急迫地歛取錢財,官員因酒而怒。征收和懲罸,難道不是毫不猶豫?我生在偏僻的地方,不曾去過州縣。我訴說著千萬的恨意,難道不是因爲無法被聽見?強豪飲酒喫肉,窮人卻無柴草。這一切都由文書小吏処理,難道不是在轉移禍患?官員分配市井的戶頭,輪流分配水陸的珍品。未曾得到應有的償還,難道不是不敢言說?有一件事如此,怎能怪罪蒼天?即使漏掉了刑法的懲罸,難道不會擔心鬼神的報複?我自眡頑固不化,坐眡災害降臨。對上羞愧於朝廷的寄托,對下愧對鄕裡的百姓。難道沒有神明的宰相,與我同受苦辛?共同傳達慈惠的話語,安慰這街上的旅人所受的塵土之苦。

賞析

這首詩是元稹對旱災的深刻反思和自責,通過描繪旱災對百姓生活的嚴重影響,表達了對天災人禍的無奈和對社會不公的憤慨。詩中,元稹不僅自責,還對社會的不公和官員的腐敗進行了揭露,展現了其深厚的同情心和正義感。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