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

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 時餘採菖蒲,忽見嵩之陽。 稽首求丹經,乃出懷中方。 披讀了不悟,歸來問嵇康。 嗟餘無道骨,發我入太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菖蒲(chāng pú):一種水生植物,古人認爲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 嵩之陽:嵩山的南面。
  •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表示尊敬。
  • 丹經:指道教中關於煉丹的經書。
  • 懷中:懷裏。
  • 嵇康:三國時期魏國的文學家、音樂家,也是著名的道家學者。
  • 道骨:指修煉道法的天賦或資質。
  • 太行:山脈名,位於今河北、山西交界處,古代常被視爲仙境。

翻譯

仙人騎着白鹿,頭髮雖短但耳朵卻很長。 當時我在採集菖蒲,忽然看見嵩山的南面。 我恭敬地請求得到煉丹的經書,他從懷裏取出給我。 我閱讀後卻無法理解,於是回家請教嵇康。 唉,我感嘆自己沒有修煉道法的天賦,他便帶我進入太行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昌齡與一位仙人相遇的奇幻經歷。詩中,仙人的形象通過「騎白鹿」、「發短耳長」生動展現,而詩人對道教煉丹之術的嚮往和求知慾則通過「求丹經」、「問嵇康」等情節表達得淋漓盡致。最後,詩人自嘆「無道骨」,卻意外得到仙人的指引,進入太行山,寓意着對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嚮往。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充滿了道教色彩和超脫塵世的情懷。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