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邊關是一片悲慼的氣氛,因爲剛剛埋葬了因戰殉國的霍將軍。
他的部分都來弔唁他,他的死震動了北方地區。
將軍離世,部下功勳被廢,他們不久也將被分調。
將軍的部下仍被派去守邊,而他們悲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釋
霍將軍:即漢代名將霍去病。這裏借指當時戰功卓著、以身殉國的將軍。
部曲(qū):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後漢書·百官志》謂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下有曲。此指“部下”。
燕南代北:泛指當時的北部邊塞。
黜(chù):貶斥,廢免。
尋:不久。
黃龍:古城名,即龍城。故址在今遼寧朝陽。
序
此詩爲王昌齡《塞下曲四首》組詩的第四首,寫一位將軍因戰殉國後被埋葬的場面,透露出了作者對朝廷對有功將士的不公,以及對連年征戰的批判。
賞析
第四首前兩句以漢朝霍去病代指唐朝立下赫赫戰功的邊疆將領。一片悲慼的氣氛,因爲剛剛埋葬了因戰殉國的將軍。然後寫將軍的部下都前來祭奠他,他的死訊使廣大的北方邊境爲之震動。這四句從側面烘托了將軍生前深孚衆望,深受士卒愛戴,威震邊疆的名將風采,他的死是天下百姓的一大損失。
第五、六句寫了忠實的部曲在將軍生前隨他轉戰北方廣大而漫長的邊境地帶,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今將軍去世,他們的功勳人多被取消了,而且他們所率領的部隊不久也會被調離開去。接着寫將軍的舊部們雖被剝奪了功勳,但還將被派往別處的的邊地駐防,他們悲憤不已,卻也只能是對天痛哭。
全待敘事嚴整有序,筆力雄健奔放,格調悲壯沉雄,詩人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記錄了一位將領的喪葬場面,並由此而折射出軍隊之中由於有功難賞,致使英雄流涕的不公平現像,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深刻的內部矛盾,對有功將士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更遣”二字值得玩味,愈顯朝廷對有功將士的不公,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