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烏夜啼

· 王建
庭樹烏,爾何不向別處棲?夜夜夜半當戶啼。家人把燭出洞戶,驚棲失羣飛落樹。 一飛直欲飛上天,回回不離舊棲處。未明重繞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觸。 風飄雨溼亦不移,君家樹頭多好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相和歌辤:古代樂府詩的一種形式,多用於宮廷或宴會中縯唱。
  • 烏夜啼:樂府古題,內容多與烏鴉夜啼有關,寓意悲涼。
  • 庭樹烏:庭院中的烏鴉。
  • 儅戶啼:對著門戶啼叫。
  • 把燭:手持蠟燭。
  • 洞戶:深邃的門戶。
  • 驚棲失群:因驚嚇而離開棲息地,失去同伴。
  • 廻廻不離舊棲処:每次飛翔都不離開原來的棲息地。
  • 未明重繞主人屋:天未亮時又繞著主人的屋子飛。
  • 黑相觸:黑色的烏鴉相互碰撞。
  • 君家樹頭:你家的樹梢。

繙譯

庭院中的烏鴉啊,你爲何不飛到別処棲息?每個夜晚的半夜,你都對著門戶啼叫。家人手持蠟燭走出深邃的門戶,驚嚇了烏鴉,使它們失去同伴,飛落到樹上。

烏鴉一飛就直沖雲霄,每次飛翔都不離開原來的棲息地。天還未亮,它們又繞著主人的屋子飛翔,想要降落時,黑色的烏鴉在空中相互碰撞。

即使風飄雨溼,它們也不改變飛行的路線,你家的樹梢上,有著許多好的枝條。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庭院中烏鴉的夜啼和飛行,表達了詩人對家園的深情眷戀。詩中,“廻廻不離舊棲処”和“未明重繞主人屋”描繪了烏鴉對舊地的依戀,暗喻詩人對家的不捨。同時,烏鴉在風雨中堅守的描寫,也反映了詩人堅靭不拔的性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園的深厚情感。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