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曛(xūn):黃昏,日落時分。
- 野僧:指在山野中修行的僧人。
翻譯
在飲酒觀賞歌舞的日子裏,太陽屢次西沉,我身如同繫於浮雲之上,隨風飄蕩。 時人無法理解山野僧人的心意,他們歸去溪邊,化作一羣自由的鳥兒。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飲酒觀歌的場景,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自由的心境。詩中的「我身何似系浮雲」一句,巧妙地運用比喻,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如同浮雲一般無拘無束。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時人與野僧的不同理解,進一步強調了詩人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淡漠。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
僧皎然的其他作品
- 《 奉同盧使君幼平遊精舍寺 》 —— [ 唐 ] 僧皎然
- 《 奉陪楊使君頊送段校書赴南海幕 》 —— [ 唐 ] 僧皎然
- 《 送李喻之處士洪州謁曹王 》 —— [ 唐 ] 僧皎然
- 《 送德清衛明府赴選 》 —— [ 唐 ] 僧皎然
- 《 贈和評事判官 》 —— [ 唐 ] 僧皎然
- 《 勞山憶棲霞寺道素上人久期不至 》 —— [ 唐 ] 僧皎然
- 《 酬薛員外誼見戲一首 》 —— [ 唐 ] 僧皎然
- 《 春日和盧使君幼平開元寺聽妙奘上人講 》 —— [ 唐 ] 僧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