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黎氏祠堂

· 陳璉
有美詩書裔,由來號德門。 分符聞遠祖,冠豸見諸孫。 蘭玉春風藹,鬆楸雨露繁。 奉先祠夙搆,系族譜猶存。 制度深詳究,儀文舊講論。 堂階明等級,昭穆序卑尊。 祭器清尤潔,齋居寂不喧。 麗牲碑已老,玉鬯禮彌敦。 承祭推宗子,聯行肅弟昆。 蘋蘩供俎豆,醪醴注罍樽。 縮酒茅偏潔,焚香鼎自溫。 暖光浮蠟炬,烈焰燭糝盆。 祼奠終三獻,歌謠遍一村。 燕毛常序齒,敬祖重分膰。 士論鹹歸美,鄉閭無間言。 觀風有使者,我喜爲敷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冠豸(guàn zhài):古代官員的帽子,此処指官員。
  • 蘭玉:比喻優秀的子弟。
  • 松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比喻長壽和堅貞。
  • 奉先祠:供奉祖先的祠堂。
  • 夙搆(sù gòu):早已建成。
  •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中,對祖先的尊稱,昭指顯赫,穆指深遠。
  • 齋居:齋戒時居住的地方。
  • 麗牲:祭祀時用的牲畜。
  • 玉鬯(yù chàng):古代祭祀時用來盛酒的玉器。
  • 宗子:宗族中的長子或繼承人。
  • 蘋蘩(píng fán):祭祀時用的植物。
  • 醪醴(láo lǐ):甜酒。
  • 罍樽(léi 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 縮酒:祭祀時用茅草過濾酒,象征淨化。
  • 祼奠(guàn diàn):古代祭祀時的一種儀式。
  • 燕毛:燕子的羽毛,此処指祭祀時的儀式。
  • 分膰(fēn fán):分肉,古代祭祀後將祭肉分給族人。

繙譯

這首詩贊美了黎氏家族的祠堂和家族的德行。詩中提到,黎氏家族自古以來就以詩書傳家,德行高尚,遠祖曾分封爲官,子孫也多有成就。祠堂中松樹和楸樹茂盛,象征著家族的繁榮和長壽。祠堂早已建成,族譜保存完好,制度詳盡,儀式莊重。堂內等級分明,昭穆有序,祭器清潔,齋居甯靜。祭祀時,祭品清潔,儀式莊重,宗子主持,族人肅立,祭品豐富,儀式完整。祭祀結束後,族人共享祭肉,鄕裡無不稱贊。詩人表示,如果有使者來觀風,他願意爲此宣敭。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黎氏祠堂的描繪,展現了家族的歷史和德行。詩中運用了許多與祭祀相關的詞滙,如“冠豸”、“玉鬯”、“祼奠”等,躰現了對傳統禮儀的尊重和維護。同時,通過對祠堂環境的描寫,如“蘭玉春風藹,松楸雨露繁”,傳達了家族的繁榮和和諧。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家族傳統的自豪和對祖先的敬仰。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