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魯橋留別□□將三首

· 陳璉
幾株楊柳近河橋,葉葉偏承雨露饒。 此際逢君應忍別,臨流不用折柔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至魯橋畱別□□將三首:至魯橋,地名,今山東省濟甯市任城區魯橋鎮。畱別,臨別時贈詩給朋友或同僚。□□將,此処應爲贈詩對象的名字,因原文缺失,故用□□代替。
  • 陳璉:明代詩人。
  • 葉葉偏承雨露饒:葉葉,每一片葉子。偏承,特別承受。雨露饒,雨露充足。
  • 臨流不用折柔條:臨流,站在水邊。不用,不必。折柔條,折斷柔軟的柳枝,古時常以此象征離別。

繙譯

幾株楊柳依傍著河橋,每一片葉子都特別承受著雨露的滋潤。此時遇到你,應該忍住離別的悲傷,站在水邊,不必折斷那柔軟的柳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通過楊柳、雨露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和離別的不捨。詩中的“葉葉偏承雨露饒”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又隱喻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末句“臨流不用折柔條”,則以不折柳枝的細節,傳達出詩人希望友人不必過於傷感,保持堅強的心緒。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