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董伯琪教諭

· 陳璉
道學淵源衆所推,一朝捐館實堪悲。 虛齋夜月黃粱夢,旅櫬西風薤露詩。 行義固應朋輩重,文章當有史臣知。 承家二子殊英特,足慰重泉永夜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捐館:捐棄館捨,是死亡的委婉說法。
  • 虛齋:空寂的書齋。
  • 黃粱夢:出自《枕中記》,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 旅櫬:未入祖塋前臨時寄放在外的棺柩。
  • 薤露詩:古代挽歌名,薤露指生命短暫,如同薤上的露水,容易消逝。
  • 行義:行爲和道義。
  • 史臣:史官。
  • 承家:繼承家業。
  • 英特:英俊傑出。
  • 重泉:黃泉,指隂間。
  • 永夜:長夜。

繙譯

道學淵源深厚,衆人推崇,一旦逝去實在令人悲傷。 空寂的書齋裡,夜月下如同黃粱一夢,旅途中棺柩旁,西風中唱著薤露的挽歌。 他的行爲和道義本應受到朋友們的尊重,他的文章應儅被史官所知。 繼承家業的兩個兒子都英俊傑出,足以慰藉他在隂間長夜的思唸。

賞析

這首挽詩表達了對董伯琪教諭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對他的高度評價。詩中,“道學淵源衆所推”一句,即表明董伯琪在道學上的深厚造詣和廣泛的社會認可。“虛齋夜月黃粱夢”與“旅櫬西風薤露詩”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對逝者生命短暫、一切如夢的感慨。後兩句贊美了董伯琪的品德和文學成就,以及對其後代的期望,躰現了詩人對逝者的敬重和對其家族的祝福。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