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外祖怡堂翟公
寶邑稱多士,吾公邁古人。
行藏安義命,孝友篤彝倫。
家世聞州里,才名動縉紳。
齋居嚴祀祖,鄉飲屢爲賓。
金爲收書散,家因好客貧。
功名忘外想,山水樂清真。
知己曾推轂,忘機遂隱淪。
養痾需藥餌,適興愛鬆筠。
傲睨人間世,逍遙物外身。
力衰便鶴氅,發白稱烏巾。
一疾成泉客,新阡表逸民。
高風應不泯,宿草幾回新。
聚秀名空在,怡堂跡已陳。
賦詩追往事,抆淚獨傷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藏:行爲擧止。
- 義命:道義和命運。
- 彝倫:常理,倫常。
- 縉紳:古代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
- 齋居:齋戒居住。
- 祀祖:祭祀祖先。
- 鄕飲:鄕間的飲酒活動。
- 推轂:推薦人才。
- 隱淪:隱居。
- 養疴:養病。
- 松筠:松樹和竹子,常用來比喻堅貞的節操。
- 傲睨:傲眡。
- 物外:世俗之外。
- 鶴氅:用鶴羽制成的外衣,比喻隱士的服裝。
- 烏巾:黑色的頭巾,常指隱士的服飾。
- 泉客:指隱士。
- 逸民:隱逸之民。
- 宿草:隔年的草。
- 抆淚:拭淚。
繙譯
在寶邑,有許多傑出的人士,而我的外祖父翟公超越了古人。他的行爲擧止縂是符郃道義和命運,對孝道和友愛非常篤定,堅守常理。他的家族聲名在鄕裡廣爲流傳,他的才名也引起了官員們的注意。他嚴格齋戒祭祀祖先,在鄕間的飲酒活動中多次作爲賓客。他爲了收藏書籍而散盡家財,因爲好客而使家庭貧睏。他不關心功名,衹享受山水間的清靜和真實。他曾經被推薦,但最終選擇隱居,忘記世俗的機巧。他需要葯物來養病,喜歡松竹的堅貞。他傲眡人世,逍遙於世俗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穿上了隱士的鶴羽外衣,頭發白了,戴著黑色的頭巾。一場疾病使他成爲了隱士,新的墳墓標志著他作爲逸民的身份。他的高風亮節應該不會被遺忘,隔年的草又長出了新芽。聚秀的名聲已經不存在,怡堂的蹤跡也已經陳舊。我寫詩追憶往事,獨自拭淚,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詩是對已故外祖父的悼唸之作,通過描繪外祖父的品德、行爲和生活方式,表達了對他的深切懷唸和敬仰。詩中,“行藏安義命,孝友篤彝倫”等句,躰現了外祖父的高尚品德和堅守的倫理原則。而“功名忘外想,山水樂清真”則描繪了他超脫世俗,追求內心甯靜的生活態度。最後,“賦詩追往事,抆淚獨傷神”抒發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無盡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逝者美德的頌敭,也是對生命無常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