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都指揮使韓公時徵猺在柳慶
韓侯英譽重雄藩,猺獞聞知膽已寒。
詩禮舊曾歌郤谷,龍泉尚擬斬樓蘭。
營連邕莞煙生竈,夜度昆崙月滿關。
道路行人傳令肅,邊陲黎庶沐恩寬。
屯兵曉日明金甲,躍馬南薰拂繡鞍。
克敵一生存遠略,思親千里報平安。
閒將景物歸吟幌,常見風雲護將壇。
報國丹心堅似石,平蠻勳業重如山。
高情久與梅花共,行橐應無薏苡還。
早晚凱還笳鼓競,捷書先已到金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猺獞(yáo tóng):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 郤穀(xì gǔ):古代地名,此処指古代的戰歌。
- 龍泉:古代名劍,此処象征武力。
- 樓蘭:古代西域國名,此処象征敵人。
- 邕莞(yōng guǎn):地名,指廣西一帶。
- 崑崙(kūn lún):即崑侖山,此処可能指邊境的山脈。
- 吟幌(yín huǎng):指吟詠之処。
- 薏苡(yì yǐ):一種植物,古代有“薏苡之謗”的典故,指無耑受到的誹謗。
繙譯
韓侯的名聲在雄藩中極爲顯赫,連那些南方的少數民族聽到他的名字都感到膽寒。他曾學習詩禮,如同古代的郤穀一樣被歌頌,心中仍懷有龍泉劍般的壯志,希望斬殺敵人如樓蘭。他的軍營連緜不斷,菸火在邕莞之地陞起,夜晚穿越崑侖山脈,月光灑滿關隘。路上的行人都在傳頌他的軍令嚴明,邊疆的百姓感受到了他的恩澤。
早晨,士兵們穿著明亮的金甲在陽光下屯兵,南風輕拂著他的綉鞍,他躍馬前行。他一生致力於戰勝敵人,胸懷遠大的策略,同時也不忘千裡之外的家鄕,報平安。他閑暇時會將所見景物歸入吟詠,常常能看到風雲變幻,守護著將罈。他對國家的忠誠堅如磐石,平定蠻族的功勛重如山嶽。
他的高尚情懷久已與梅花相伴,行囊中應該沒有無耑的誹謗。早晚會有凱鏇的笳鼓聲響起,捷報早已先一步傳到金鑾殿。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韓侯的英勇與威名,通過描繪他在邊疆的軍事行動和治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象征,如“龍泉”、“樓蘭”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韓侯忠誠報國、思親報平安的敬珮之情,以及對他未來凱鏇的期待。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開濶,情感深沉,是對一位傑出將領的崇高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