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韓都督

· 陳璉
使相羣公表,家聲奕葉隆。 明良欣際遇,契合動昭融。 詩禮中軍富,文章杜預工。 蚤年嚴保障,千里賴帡幪。 惠政流南服,華勳上景鍾。 朝廷頻眷顧,恩數最優崇。 奉使曾持節,專征或賜弓。 登壇親授印,決策屢平戎。 南鄙新屯戍,猺蠻忽舉烽。 一朝聞警報,下詔選勳庸。 拜命辭丹陛,承宣出九重。 官舟飛畫鷁,驛騎走游龍。 劍氣騰空紫,麾光耀日紅。 恩威昭百粵,號令肅清風。 地薄分茅嶺,營連古桂叢。 鼎魚逃靡及,穴蟻掃皆空。 世仰韓忠獻,人歌郭令公。 身從南紀外,心戀五雲中。 雅量膺羣望,清名徹上聰。 凱還當有日,太史復書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奕葉:連綿不斷。
  • 昭融:光明照耀。
  • 杜預: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此處指其文學才能。
  • 帡幪:帳幕,比喻庇護。
  • 南服:指南方的邊疆地區。
  • 景鍾:古代用於紀念功臣的鐘。
  • 眷顧:關心照顧。
  • 恩數:恩惠的次數或程度。
  • 持節:古代使臣出使時持有的一種信物,代表皇帝的權威。
  • 專征:特指皇帝授權的征伐。
  • 平戎:平定外族的叛亂。
  • 猺蠻: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 勳庸:功勳和才能。
  • 丹陛:皇宮中的臺階,代指朝廷。
  • 九重:指皇宮,因其深邃,故稱九重。
  • 畫鷁:古代船頭畫有鷁鳥的船,此處指官船。
  • 游龍:比喻駿馬。
  • 麾光:旗幟的光輝。
  • 百粵:泛指中國南方的各民族。
  • 分茅嶺:古代分封諸侯時,用茅草包裹泥土授予,象徵土地的封賜。
  • 鼎魚:比喻處於危險境地的人。
  • 穴蟻:比喻小而多的敵人。
  • 韓忠獻:韓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忠獻是其諡號。
  • 郭令公:郭子儀,唐朝著名將領,令公是對其尊稱。
  • 南紀:指南方的邊疆。
  • 五雲:五彩雲,古代認爲是吉祥的象徵,此處指朝廷。
  • 上聰:皇帝的聽聞。
  • 凱還:勝利歸來。
  • 太史:古代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

翻譯

使相及羣公的表彰,家族聲譽連綿不斷。明君良臣欣喜相遇,契合的光輝照耀四方。中軍的詩書豐富,杜預的文采精湛。早年嚴格保障,千里之地依賴庇護。惠政流傳至南方邊疆,華麗的功勳被刻在景鐘上。朝廷頻繁關心照顧,恩惠極爲優厚。曾奉命持節出使,或被賜予專征之權。登壇親自授予印信,決策屢次平定外族。南方邊鄙新設屯戍,猺蠻突然舉起烽火。一旦聽到警報,下詔選拔功勳才能。拜別丹陛辭行,承宣命令出自九重皇宮。官船如畫鷁飛翔,驛馬如游龍奔走。劍氣騰空呈紫色,旗幟光輝耀日紅。恩威昭示於百粵,號令如清風肅穆。地薄分茅嶺,營連古桂叢。鼎魚逃無可逃,穴蟻掃蕩一空。世人仰慕韓忠獻,人們歌頌郭令公。身在南紀之外,心戀五雲之中。雅量應羣望,清名直達皇帝聽聞。凱旋歸來的日子必將到來,太史將再次記載功勳。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韓都督的功勳和品德,通過豐富的典故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其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詩中「奕葉隆」、「昭融」等詞描繪了韓都督家族的顯赫和個人的光明磊落,而「平戎」、「掃穴蟻」等則突顯了其在軍事上的成就。結尾處「凱還當有日」預示着勝利的必然,表達了對其未來功績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