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張孟奇中山中書問卻寄
□十春復秋,浮湛朝復夕。
徒深棲嶽懷,羅浮望咫尺。
灝想赴鐵橋,超韻通瑤石。
此中有真侶,時時遺履舄。
粲彼西園公,雲霞注丹液。
不知歸何峯,瓊蕤親手擲。
倘果山中期,飆歘攜所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湛:漂浮,比喻隨波逐流,無所作爲。
- 棲嶽:指隱居山林。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此處指代隱居之地。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灝想:宏大的想象。
- 鐵橋:羅浮山中的一處景點,此處象徵通往仙境的橋樑。
- 超韻:超越塵世的意境。
- 瑤石:美玉,比喻仙境中的珍寶。
- 真侶:真正的伴侶,指仙人或志同道合的朋友。
- 遺履舄:留下鞋履,比喻仙人或高人留下的痕跡。
- 西園公:指張孟奇,因其隱居西園而得名。
- 雲霞注丹液:形容仙人煉丹的景象。
- 瓊蕤:美玉製成的花朵,比喻珍貴之物。
- 飆歘:形容速度極快,如風馳電掣。
翻譯
時光匆匆,春秋復轉,我如浮萍般隨波逐流,朝夕不定。心中雖有隱居山林的嚮往,羅浮山彷彿近在咫尺。我懷揣着宏大的想象,渴望跨越鐵橋,進入那超越塵世的仙境,那裏有美玉般的珍寶。仙境中有真正的伴侶,他們時常留下仙蹤。西園的張孟奇,彷彿在雲霞中煉製丹藥。不知他最終歸於哪座山峯,親手拋下珍貴的瓊蕤。若真能在山中相遇,我願如風馳電掣般趕往,隨心所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張孟奇的思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羅浮」、「鐵橋」、「瑤石」等,構建了一個超脫塵世的仙境,體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時,通過對張孟奇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友人仙風道骨的讚賞。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