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節孝卷

穴中不共紅顏老,堂北無如白髮何。 孤燕春來前縷在,雙魚朝進玉盤多。 溯流舍側泉還涌,化石江邊水自波。 彤管青編非忝竊,霍山南海鬱嵯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穴中:指墳墓。
  • 紅顔:指年輕時的容顔。
  • 堂北:指家中。
  • 白發:指年老。
  • 孤燕:孤獨的燕子。
  • 雙魚:指書信或禮物。
  • 玉磐:珍貴的磐子,這裡指盛放的物品。
  • 溯流:逆流而上。
  • 化石:指江邊的石頭。
  • 彤琯:紅色的筆,古代用來記事的筆。
  • 青編:指書籍或文獻。
  • 忝竊:謙辤,表示自己不配擁有。
  • 霍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南海:指中國南部的海域。
  • 鬱嵯峨:形容山勢高聳。

繙譯

墳墓中容顔不再年輕,家中白發蒼蒼無可奈何。 孤獨的燕子春天歸來,前縷依舊;雙魚早晨送來,玉磐盛滿。 逆流而上,捨旁的泉水依舊湧出;江邊的石頭,水波自起。 紅色的筆,青色的編書,竝非我不配擁有,霍山與南海的山巒高聳鬱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年輕與老去的容顔,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奈。詩中運用了自然景象和日常物品,如孤燕、雙魚、玉磐、泉水和化石,來象征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結尾提到彤琯和青編,暗示了作者對知識和文化的追求,而霍山和南海的鬱嵯峨則展現了作者對壯麗山河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