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詠

· 王越
自嘆儒官拜將官,談兵容易用兵難。 世間惟有徵夫苦,天下無如邊地寒。 發爲胡笳吹作雪,心經烽火煉成丹。 朝廷公道明如日,俯仰無慚處處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儒官:指以儒學爲職業的官員。
  • 拜將官:被任命爲軍事將領。
  • 談兵:討論軍事策略。
  • 用兵難:實際指揮軍隊作戰困難。
  • 征夫:出征的士兵。
  • 邊地寒:邊境地區氣候寒冷。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樂器,此處指邊塞的悲涼音樂。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代指戰爭。
  • 煉成丹:比喻經歷磨難而變得堅強。
  • 公道明如日:比喻朝廷的公正無私,像太陽一樣明亮。
  • 俯仰無慚:無論低頭還是擡頭,都沒有愧疚,意指行爲正直,無愧於心。

翻譯

我嘆息自己這個儒學官員竟被任命爲軍事將領,討論軍事策略容易,實際指揮軍隊卻困難重重。世界上只有出征的士兵最辛苦,天下沒有比邊境地區更寒冷的地方。我的頭髮因爲邊塞的悲涼音樂而變得如雪一般,我的心經歷了戰爭的磨難而變得堅強。朝廷的公正無私如同明亮的太陽,無論在何處,我都能無愧於心地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作爲儒官被任命爲將官的複雜心情,以及對邊疆士兵艱苦生活的同情。詩中,「談兵容易用兵難」一句,深刻揭示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後句通過對「征夫苦」和「邊地寒」的描繪,進一步強化了邊疆士兵的艱辛。最後,作者表達了對朝廷公正的信任,以及自己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保持清白自持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王越

明大名府浚縣人,字世昌。多力善射,有文武才。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天順初至山東按察使。七年,因李賢薦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在官整軍經武,大修邊備。成化初,兼巡撫宣府。七年,總督軍務,數出邊塞,擊據有河套的韃靼軍。九年,率許寧、周立出榆林,收復河套。次年,爲首任三邊總制。旋還朝,督十二團營,累官爲兵部尚書。以急於功名,附宦官汪直。十六年,從汪直出兵,至威寧海子,襲殺韃靼軍老弱。封威寧伯。直得罪,越亦奪爵除名。弘治間復起,又結宦官李廣。十年,總制甘涼邊務。廣得罪,越頗憂恨,旋卒。越實能兵,能用將士,以結中官,爲士論所輕。卒諡襄敏。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