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馬大理天祿

· 王越
幾經破虜戰場中,回首微勞總是空。 樂水我常慚智者,移山誰不笑愚公。 閒來愛飲三杯酒,老去羞談兩石弓。 虛負聖恩無以報,葛衣何敢怨悽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破虜:打敗敵人。
  • 微勞:微小的功勞。
  • 樂水:喜歡水,這裏指智者樂水的典故。
  • 智者:有智慧的人,這裏指智者樂水的智者。
  • 移山:指愚公移山的典故。
  • 愚公: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
  • 兩石弓:古代的一種弓,石是古代的重量單位,兩石弓指的是需要很大力氣才能拉開的弓。
  • 虛負:辜負。
  • 聖恩:皇帝的恩典。
  • 葛衣:用葛布製成的衣服,這裏指簡樸的生活。

翻譯

在多次的戰場中打敗敵人,回首過往,那些微小的功勞總是顯得空洞。 我喜歡水,卻常感到自己不如智者,誰不會嘲笑那些堅持移山的愚公呢? 閒暇時喜歡喝上三杯酒,年老時羞於談論自己能拉開兩石弓的力量。 辜負了皇帝的恩典,無法回報,穿着簡樸的葛衣,又怎敢抱怨淒涼的風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王越對自己過往戰功的淡然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破虜戰場」與「微勞總是空」形成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功名的超然態度。後文通過對「智者」與「愚公」的自我調侃,以及對「三杯酒」與「兩石弓」的描述,進一步體現了詩人的自嘲與豁達。結尾的「虛負聖恩」與「葛衣何敢怨悽風」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皇恩的感激與對簡樸生活的接受,展現了其深沉的情感與高尚的品格。

王越

明大名府浚縣人,字世昌。多力善射,有文武才。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天順初至山東按察使。七年,因李賢薦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在官整軍經武,大修邊備。成化初,兼巡撫宣府。七年,總督軍務,數出邊塞,擊據有河套的韃靼軍。九年,率許寧、周立出榆林,收復河套。次年,爲首任三邊總制。旋還朝,督十二團營,累官爲兵部尚書。以急於功名,附宦官汪直。十六年,從汪直出兵,至威寧海子,襲殺韃靼軍老弱。封威寧伯。直得罪,越亦奪爵除名。弘治間復起,又結宦官李廣。十年,總制甘涼邊務。廣得罪,越頗憂恨,旋卒。越實能兵,能用將士,以結中官,爲士論所輕。卒諡襄敏。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