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順德報政

我本樗散人,掛官羅浮居。 著書豈爲愁,屢空常荷鋤。 明公來吳徼,政美錦不如。 惠我數書札,字字皆明珠。 結交有神合,一見言相於。 校讎非馬隊,避人類逃虛。 本無白雪音,和者衆千餘。 絃歌日盈耳,有酒時招呼。 君行報天子,吾當歸樵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樗散人:比喻無用之人,這裏指作者自謙。
  • 掛官:指辭官或被免職。
  • 羅浮:山名,在今廣東省。
  • 著書:寫作。
  • 屢空:經常貧窮。
  • 荷鋤:扛着鋤頭,指務農。
  • 明公:對有名望的官員的尊稱。
  • 吳徼:指吳地邊疆。
  • 政美:政治清明。
  • 錦不如:比喻政績卓著,連錦繡都比不上。
  • 書札:書信。
  • 明珠:比喻珍貴。
  • 結交:交朋友。
  • 神合:精神上的契合。
  • 言相於:言語相投。
  • 校讎:校對書籍。
  • 馬隊:比喻雜亂無章。
  • 逃虛:逃避現實。
  • 白雪音:高雅的音樂。
  • 和者:應和的人。
  • 絃歌:彈琴唱歌。
  • 盈耳:充滿耳際。
  • 招呼:邀請。
  • 報天子:向皇帝報告。
  • 當歸:應該回去。
  • 樵漁:砍柴捕魚,指隱居生活。

翻譯

我本是自謙爲無用之人,辭去了官職,居住在羅浮山。我寫作並非因爲憂愁,雖然經常貧窮,但我仍然扛着鋤頭務農。有名望的官員來到吳地的邊疆,他的政績卓著,連錦繡都比不上。他給我寫了幾封信,字字都像珍貴的明珠。我們交朋友,精神上非常契合,一見面就言語相投。我並非雜亂無章地校對書籍,而是逃避現實。我本沒有高雅的音樂,但應和的人卻有上千。彈琴唱歌的聲音每天都充滿耳際,有酒時還會被邀請。你將向皇帝報告,而我應該回去過砍柴捕魚的隱居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辭官隱居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友人政績的讚賞。詩中,「樗散人」、「掛官羅浮居」等詞句體現了作者的自謙與超脫,而「明公來吳徼,政美錦不如」則表達了對友人政績的欽佩。詩末的「君行報天子,吾當歸樵漁」更是直接抒發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